所以比起电影导演,专栏作家们也面对更多的风险。表达爱的思考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切开了呈现给人看。历史学家,小说家,电影导演做的都是这种工作,他只是讲一个故事,可能有结局也可能是开放的,每个人在故事里能发现自己想“合理化”的东西。同样是一个男人追到了一个女人,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他用心,但可能邻座的观影者认为女人的潜意识还是认为他只是像前男友罢了。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第二种方式就是讲道理,这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好像有些人不用上班,在家写写专栏就能赚足够的钱,就能用一年其他的时间周游世界。我也尝试过做这样的工作,但并不成功,因为话一出口即是铁板钉钉,智慧都差不多的人摇身一变成了生活的智者,这是要担很大的风险的。
当满大街都在用喇叭单曲循环的播放着《因为爱情》,当每个电影不跟男欢女爱扯点边都不好意思上映的时候,当即使没有爱可以爱的人也得扯点基情的时候,这个时代的爱情一定会出问题。好多时候,我们学会了扯着爱的幌子,因为我们羞于讲孤独,讲欲望,讲恐惧,讲占有,讲死亡,于是我们统统把他们打扮成爱情的模样。于是我们想起了小时候的心灵鸡汤。“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正大综艺片尾曲里总这样唱。
爱是多巴胺和肽。得承认即使一段混沌开始的感情也存在着心灵悸动的瞬间。那一刻是爱的,虽然我们不想承认所谓的爱最多只能持续18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但就像每一次的高峰体验一样,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我们愿意看生活大爆炸里面Leonard终于等到Penny那一瞬间。我们也会因为柯景腾和沈佳仪最后擦肩而过而伤心,爱情小说和电影里描绘了太多的才子佳人,我们对号入座希望有一天上演我们的电影。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世界上不开心的人那么多了。因为这样的比照没有谁能开心。你不会比他们漂亮更多,你的故事也不会更加甜蜜,我不是说你一定不幸福,因为电影只有100分钟,在灰姑娘跑掉了水晶鞋之前,故事就已经结束了,而现实的生活是,你捡起了水晶鞋去追她,电梯工告诉你他已经下班了,你要自己走楼梯下21层。
所以我们会输,会怕,好像越是认真输的越惨,越是输越是怕,从简单的不开心到抑郁,可能最后都变成了积郁的心理疾病。外面的天很蓝,四季更替很美,可我们什么也看不见。食物、衣服和流行的发型一样每天都有创新,可我们什么也不想要。我们以为这是中了爱情的毒,我们以为这是爱的代价,并因此滋生出孤独的美感,而这可能是感情失败后唯一的一点慰藉了。
《我们心中的怕与爱》里的来信大部分说的是类似的伤心故事,提着昨日重重艰辛万苦,并没有换来明天的美满和幸福,而且作者告诉你,如果失败后你没有体验没有进步没有成长,你吃多少苦都是白搭,只有你长大的那一瞬间,你的生命才完美。看到了吗?这就是小清新,如一阵清风,夹杂着乍暖还寒的凉意,你醒就醒了,不愿醒就继续疼着吧。